close

  該事件在輿論場中引起了持續期較長的熱點關註,但8月10日及12日官方回應的出現,是引發輿論關註度大幅上升的重要導火索
  對於居民而言,報刊亭的存在不僅是販售報紙瞭解新聞的場所,也是散步乘涼時與鄰居閑聊的文化一角。但正是這樣的城市文化地標,卻在近段時間面臨尷尬。
  7月31日到8月2日,短短幾天,北京朝陽區72處報刊亭連夜被“神秘拆除”。報道此事的媒體稱,主管北京地區報刊發行的北京報刊零售公司和郵政部門,甚至沒有接到任何拆除通知。報刊亭的經營者也表示,這些報亭都具備合法的經營權,很多已經營了十幾年,他們僅在幾日之前接到過街道辦的整改通知,並沒想到會這樣毫無轉圜餘地就被拆除。
  這起“強拆”事件經過媒體報道後,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解和憤怒,而朝陽區政府部門直到8月10日才出面回應稱,這些報亭是“移改”並非“強拆”,且原因為“違章占道”。這份遲來的回應顯然並沒有平息輿論的質疑,反而使公眾的關註越發熱烈,追問聲此起彼伏。
  通過對相關新聞關鍵詞檢索後發現,截至8月18日,北京72家報刊亭遭到拆除事件在傳統媒體中的報道量為1362篇,在騰訊、新浪等自媒體平臺中的轉載評論量達到近8萬條。觀測期內(7月31日~8月18日),該事件在輿論場中引起了持續期較長的熱點關註,但8月10日及12日官方回應的出現是引發輿論關註度大幅上升的重要導火索。
  自媒體平臺反應速度明顯優於傳統媒體,網民及意見領袖參與積極,圖文報道豐富。相較而言,傳統媒體整體反應稍顯遲緩,但評論文章數量同樣可觀。
  對於這起報刊亭遭“強拆”事件,輿論持一邊倒的批評態度。多數評論認為,即使旨在整頓市容市貌,城市管理者這種簡單粗暴的強拆行為,折射出的是管理理念的嚴重偏差。
  也有輿論認為,在沒有征求市民意見的情況下“移改”報刊亭,無論理由有多麼充分,至少在法律程序上出現了偏差。“城市管理者要拆掉報亭,應該做的就是和報亭經營者協商,併進行妥善的安置和賠償,憑藉著自身的權力地位單方面撕毀契約,而且還暴力拆遷,根本就是知法違法。”
  更有一些十分尖銳的意見指這種強拆行為有漠視民意、損害文化、踐踏民生之嫌。
  一位來自光明網的網友表示,作為體現城市親和力與人文精神的重要指標,作為城市公共建設與便民服務的一部分,報刊亭顯然不是可有可無的。“治理報刊亭,應多聽聽民生訴求,保留並珍視這些街坊文化的見證物,才能顯現出其文化包容度。”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mdzodmrr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